找到相关内容164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双手合十代表

    念顷住无量亿劫,又能于念顷游步三界及遍游一切佛土,正说明佛菩萨于时空能运用自如,随心所欲。 四、凡夫不遇佛法,被假象所惑,心时时向外攀缘,不能反归自性。手有向外抓握器物的功用,代表“攀缘”。杀、盗、淫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385983380.html
  • 佛法以“医治众生心病”为己任

    指出病起于业,业起于心。《维摩经·问疾品》说疾病从妄想颠倒诸烦恼生,从执“我”而生,从有攀缘生,欲除疾病,须以二无我的正见断除烦恼、妄执、攀缘之“病本”。藏传佛教《四部医续》之一《论述医续》说:“所有...

    陈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333187456.html
  • 佛教双手合十的意义

    融为一体,万法归于一心。佛菩萨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,又能于一念顷游步三界及遍游一切佛土,正说明佛菩萨于时空能运用自如,随心所欲。   四、凡夫不遇佛法,被假象所惑,心时时向外攀缘,不能反归自性。手有向外抓握器物的功用,代表“攀缘”。杀生、偷盗、邪淫、嗜酒皆赖于手。凡夫什么都想抓,抓名抓利抓权,越多越好,这是“贪”。又,手要伤人坏物,这是“嗔”。还有,手会胡乱地伤人坏物,这是“痴”。现在,双手相合,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321988951.html
  • 净界法师:思惟苦谛调伏爱取,我们取这一块!

    因为你没有太多时间分心,生命有限,精神体力有限,你把这个受一收摄,你的思想就单纯化了,这是个源头嘛。   所以为什么思惟苦谛,为什么观受是苦,因为就是用这个苦,要来刺激这个感受,你喜欢攀缘,你得到什么,我们无量劫来,我们的感受到处活动,我们得到什么?诸位,我们得到轮回的果报,我们真的快乐吗,未必。你的快乐来自于善业,不是来自于攀缘,该是你的快乐,你一点都不会少掉的。你说,诶,我都摄六根,我福...

    净界法师

    佛法修学概要|净界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4/03/070633325787.html
  • 净界法师:缘觉乘之十二因缘——无明

    说,我们先不谈谈我们现在的内心世界,因为我们现在内心世界,已经搞得乱七八糟了。   我们先看看我们原来的世界,其实我们本来的相貌是平等的,叫一真法界。但是突然间,我们产生一念的攀缘心,我们认为在家里面待着,是不快乐的,就离家,《法华经》说的离家出走,我们突然间一个想法说,我应该向外攀缘才对,结果这个想法起来的时候,就一念妄动,一念妄动以后,这个世界就产生了对立,我相、人相的对立。 ...

    净界法师

    佛法修学概要|净界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4/03/071035325494.html
  •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(六)

    解脱香。即自心无所攀缘。不思善不思恶。自在无碍。名解脱香。五解脱知见香。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。不可沉空守寂。即须广学多闻。识自本心达诸佛理。和光接物无我无人。直至菩提真性不易。名解脱知见香。善知识。此香各自内熏。莫向外觅。 第四解脱香,就是没有攀缘心,若有所攀缘,就是没有放下,总想著这件事,这就是邪念,而不能得到解脱。不思善也不思恶,完全能自在而无所障碍,这就是解脱香。 第五是解脱知见香,即不...

    宣化上人主讲

    |坛经|宣化上人|忏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7/10030310546.html
  • 草木成佛

    怎能进入禅道?   禅,要我们当下认识自我,不要去攀缘其它。 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草木|木成|成佛|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233139328.html
  • 烦恼即菩提

    ldquo;心止念绝真富贵,私欲断尽真福田”。妄想的心也止了,攀缘的念也绝了,这就是真富贵。简言之,不贪就是富贵。人为什么要贪?因为不知足,觉得不够,所以要贪。没有私欲就是福田,如果断尽...

    宣化上人

    宣化上人|烦恼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0818001386.html
  • 做大龙象

    ,深切地发出离心,然后,才接受这些供养。正因如此,比丘们的身心得以滋养,而能安稳、自在地修道。出家不久的年少比丘,跟着长老,进入村落乞食时,不知道守护六根,不断地与外境攀缘,这不但无法增长信施的信心,...

    释坚翔

    |戒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3/1132423282.html
  • 持不语戒

    心很强,攀缘外境而喜欢动口言语造业。我们修行先要断外尘缘,亦是学习六根 ( 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 ) 不受六尘 ( 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 ) 的污染,不为外境转动心念。但刚开始修行时,身业、语业造作...悟出很多道理的。本来体性空寂,眼睛面对境不起妄想,耳朵听到声音不去攀缘,能鉴照而不黏,等等的这些现象能够面对一切境,又能够坦荡荡的不起心念,他的体是清净的、不黏的,这就是我的空体,不然你良久良久到底在干...

    法尔禅修中心

    |禅宗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1/0953236510.html